
第5場 - 電視體驗設計 - 陳青瑯 / TCL 多媒體 用戶體驗中心總監
這次演講第一個使用寬版 16: 9 比例簡報的講者!(最近對於簡報設計很重視)

剛開始講者先介紹了 TCL,也介紹了公司的形象廣告
TCL Global Thematic Film 2014 - COLOR YOUR WORLD

再來介紹了公司合作的一些案例,其中有個失敗的案例是 Ice Cream (看來大家都有準備失敗案例呢!)
有趣的是這個 - TCL 跟 IKEA 合作的 IKEA UPPLEVA (可惜目前台灣 IKEA 沒有)

再來描述了一下 TCL 市場現狀, 2013年全球出貨2億台的電視,中國市場佔 1/4的數量,其中有一半是 Smart TV

市場上最夯的規格:
1. 尺寸跟解析度 :越來越大的尺寸、解析度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2. Smart: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像台電腦。
3. 曲面:越來越流行曲面,但曲面電視並不適合"分享",電視在家庭中主要還是"一起看"
4. 音效:音效要好,但電視越來越薄,喇叭越來越難做。


但買電視,並不是硬需求,你不會 Shopping 電視,現在年輕人買大電視是為了接上電腦打電動使用,電腦上的使用行為並不能複製到電視上。

購買電視流程如圖:
1. 了解
2. 比較
3. 購買
4. 配送
5. 服務

購買後的各種服務節點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評價系統是公開且延續的。
消費者購買的關注點 (China)
1. 品牌 Brand Preference
2. 外觀 Industrial Design
3. 價格 C/P Ratio
4. 服務 Service
5. 操作 Usability + UI

海外的關注點不同
- 無條件退貨 (中國人+台灣性情實在不太適合)
- CRT 客群依然還有
- 歐洲智能電視主要是 Linux,不是 Android
- 消費者對新技術需求的速度比新技術推廣來的慢 (也許真的能看無線或有線電視就夠了!?)
購買電視是有很強的目的導向的
品牌好感度佔了很大的決定因素

傳統電視 v.s 智能電視
1. Video on Demand
2. Online Game
3. Online Karaokay
4. Social Media
硬體 v.s. 軟體
1. 硬體有生命週期,軟體有更短的週期
2. 客製化 app 的生命週期很短

TCL 也設計過模組化的硬體設備,來應付硬體跟軟體升級速度的問題
但是電視上交互設計 UI Design 真的是最辛苦的
- 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新的交互技術還在發展中
- 人們可以忍受不好的 UI 設計

但技術的應用也要看情境,講者提到「指紋驗證」的技術,其實最早 IBM 就開始了,為何失敗?在訪談的過程中得到的回饋
1. 打字打密碼比較塊
2. 指紋驗證設計在觸控版後方,其實常常卡很多灰塵
但是,單手使用 iPhone 時,輸入密碼稍微有點難操作的情境下,「指紋驗證」設計在 iPhone 5S 上大受好評!

再來回到遙控器的使用上,在賣場選購時,遙控器通常不是可以測試的服務。
觸控遙控器推出,User 想換回原來基本的遙控器,那是最快最直覺得使用方式。
那張40歲、28歲、25歲的遙控器,都長的大同小異。
而且25歲那支遙控器,在紅外線發射器的設計上還有設計的多角度,不管你在什麼方向都可以操控你的電視!
(我懂,我曾經因為這樣的設計不小心關掉我的微電腦電扇....)

思考:
- 為什麼兩個屏要作一件事?
- Touch Screen 替代實體遙控器的時代到了嗎?Really?
- 各屏互傳內容外,還有沒有哪些更"實用"的場景呢?
- 這些實用的場景,有沒有電視界面上跟手機介面上不同的地方?
手機的好體驗 v.s 電視的好體驗 需求是完全相反的!
人機交互多 v.s. 人機交互越少越好
操作易理解方便 v.s. 簡單容易
頻率高 v.s. 頻率低
而電視節目才是真正的重點

現在電視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以電視產品為主軸的 Home Entertainment Hub 還沒有完全提出
以技術為推動的產業型態面臨限制
沒有情境、沒有需求會造成假需求
Reduce the loser feeling!!
千萬別讓使用者覺得 "自己笨、不會用"
+P53.png)
最後附贈同事可愛的手繪筆記!
Yvonne Chang | 建立你的名片貼


個人心得:
其實我對電視產業認識不深,雖然看很多影集,但大多是網路上觀看。
家中電視一用就用很久,不會一直去購買,曾經在外面住旅館時操作 LG 的 Smart TV,發現現在電視只要插上隨身碟就可以看影片,還可閱讀字幕,讓我驚呼不已。
但,我不會因為這樣就更換家中的電視,除非它真的壞到不能修!
沒壞的情況下,我可能會購買小米路由器來玩玩。
最後分享一下家中多螢應用的特殊狀況:「手機上網投到電視為主,電視變成第二螢幕用來聽的!」 (子母畫面現在還有人在用嗎?)

相關文章:
MIX 2014 筆記與心得(1/6) - 多螢情境下的消費行為與服務創新 / 鄭仁富
http://blog.lindsayrain.com/2014/05/mix-hpx-2014-section-1.html
MIX 2014 筆記與心得(2/6) - 沒有屏幕的用戶體驗設計 / 唐沐
http://blog.lindsayrain.com/2014/05/mix-hpx-2014-section-2.html
MIX 2014 筆記與心得(3/6) - 互動,互動,可以輕舉,不要妄動!誰來讓多螢互動返璞歸真 / 陳建勳
http://blog.lindsayrain.com/2014/05/mix-hpx-2014-section-3.html
MIX 2014 筆記與心得(4/6) - 回歸使用者心理需求 / 王派桓 (加碼:UX 書籍推薦、武功心法)
http://blog.lindsayrain.com/2014/05/mix-hpx-2014-section-4.html
MIX 2014 筆記與心得(5/6) - 電視體驗設計 / 陳青瑯
http://blog.lindsayrain.com/2014/05/mix-hpx-2014-section-5.html
MIX 2014 筆記與心得(6/6) - 組織文化,Lean UX,與多螢 / 程世嘉
http://blog.lindsayrain.com/2014/05/mix-hpx-2014-section-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